新聞資訊
熱門推薦
- 西安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人才需求激增,一年缺口超5300人?
- 西安玨佳獵頭專項服務航空航天復合材料人才,軍工企業簽約3家
- 西安玨佳獵頭深耕半導體研發工程師,硬科技企業合作率提升
- 西安航空航天零部件人才競爭加劇,硬科技獵頭精準匹配
- 西安玨佳獵頭聯合高校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定向輸送科研機構
- 硬科技成果轉化提速,西安技術轉移人才成科研機構剛需
- 西安玨佳獵頭專項服務航空發動機葉片人才,軍工企業簽約4家
- 西安航空航天復合材料人才需求激增,一年缺口超5000人?
- 西安玨佳獵頭與航空航天企業共建人才實訓基地,定向培養技術人才
咨詢熱線 400-8325-007
熱門標簽
- 西安獵頭熱線 高層次人才 西安哪家獵頭公司好 西安較好的獵頭公司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西安好一點的獵頭公司 西安十大獵頭公司 海外高層次人才 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西安有名獵頭公司 高級人才 西安高端獵頭公司 西安獵頭公司排名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 西安獵頭公司哪家 西安獵頭 西安老牌獵頭公司 儲能 西安獵頭公司 省海外高層次人才 西安獵頭公司招聘 海外人才 西安獵頭公司有哪些 西安專業獵頭公司 西安獵頭公司服務 儲能行業 西安高端人才獵頭公司 儲能技術 西安獵頭公司電話 西安10大獵頭公司 西安的獵頭公司 西安獵頭機構 西安有哪些獵頭公司 西安有哪些獵頭企業 西安獵頭公司收費 高端人才 獵頭公司 西安獵頭公司怎么找 西安獵頭公司哪家好 西安優秀獵頭公司 西安獵頭公司收費標準 西安靠譜獵頭公司 西安十大獵頭公司排名 西安知名獵頭公司
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大變局,車企該如何應對?
2024年可能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全球地位進一步提升,和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作用進一步鞏固的關鍵一年。
目前新技術在中國汽車產業率先應用,這是全球的風向標,新車型率先在中國投放,也是一個風向標。過去都是別人的車賣了幾年之后到中國投放,別人的技術在西方國家驗證之后才能夠推廣到中國來,所以這兩個“率先”就是風向標,是代表性的標志。中國市場可能會來定義下一代汽車是什么,也就是說汽車的定義策源地更多是在中國,這個比重會越來越大。在2024年、2025年,中國不僅僅會保持量的領先,銷量會繼續在全球占比50%以上,另外我們在技術和規則上也會保持領先。這就是從先行到鞏固產業優勢的關鍵一步。
從國內來看,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濟,汽車行業是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重要支撐,在國民經濟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當中,汽車產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我們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動能。這么大的體量還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甚至創造了歷史新高:3000萬輛,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升。經濟大國一定要有重要產業來作為支柱,所以新能源汽車當之無愧。
從競爭來看,大格局應該遠未定型,但是確實進入深度重塑期,也就是到了要定型還沒有定型的時候,2024年競爭更加激烈、競爭格局更加分化重塑的年份。很多企業可能在這兩年就退出了,反之可能就迅速崛起了。所以2024、2025年,從全球格局來看,在智能化上,中國和美國會成為兩個主角,智能汽車就是中美之間在PK。
從國內來看,有些地方利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快速崛起成為新的產業聚集區,有些地方汽車產量很大,但是新能源占比很低,就意味著它轉型壓力更大,因為油電比在加速調整,某區域的油電比也要加速,跟得上,起碼不能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才能稱之為汽車大省和汽車大市。新能源占地方汽車產業的比重是一個地方汽車產業轉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區域的產業布局一定是在分化,過去的領先者不一定再繼續領先,新的力量在崛起。有些城市迅速就進入了百萬級的臺階,這個臺階上很關鍵,一個地方有百萬以上的新能源產量,幾百萬的產能,這是崛起的基本支撐。
企業競爭,明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行業洗牌應該會加速,對很多企業來說,是成長的機會,對另一些企業來說,明年日子就更加難過。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制造業中市場化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行業,這里面容不得投機取巧。過去靠投機取巧想實現發展還有可能,以后沒有真功夫,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很難混下去,所以要全面提升競爭力才是企業的發展之道。
從競爭環境來看,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2024年、2025年的發展環境呈現更加內卷的特征,進入了新的內卷的模式。另外市場也在變化,中國的市場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這種多元化、個性化是一把雙刃劍,消費者更加喜新厭舊,你推出新產品他可能就忘掉舊產品,對很多企業來講必須縮短汽車產品的生命周期,必須去滿足新的需求,這是雙刃劍。反過來講,誰能夠擁有這種快節奏,以快打快,這些車企就是領先的企業。所以汽車行業由于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特征,由過去耐用消費品的屬性變成了快消品的屬性,就像家電一樣、手機一樣,這些特征會越來越強化.
從產業結構來看,一個產業一定有一個結構性的特征。過去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結構特征就是以增量為主,新能源整車上增量、電池上增量,就是以投資為主的增量,支撐了規模化的發展。但今年、明年,不能一直是這樣的投資態勢,有可能進入存量結構調整的階段,存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是產能要更多地電動化了;二是過去電動的產能也到了需要調整的時期,過去爬坡上量的時候有很多電動產能,單一主體產能的規模經濟性不夠,因此可能需要被調整、被重組,碎片化的產能要向集中化發展才有規模效益。因此,小的電動公司會成為產業重組的一個主要對象,小、碎片化就很難發展了,所以不是把它“滅”掉,而是要把它也繼續用好,那就是要靠存量調整,就是兼并重組。當然有些企業已經落后了,就要被市場淘汰,所以從整車來講是兩個結構調整。
從產業鏈來講,零部件最重要的就是電池,疫情三年是電池投資高歌猛進的三年,2024年正好是電池產能釋放期。從一定角度來講,電池就過剩了。所以電池一定會面臨著供給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供給多了,動力電池會進入投資放緩、價格下行的軌道。包括芯片行業,由過去緊縮環境也會變得更加寬松。
現在芯片開始回歸正常的發展軌道,有些環節甚至會出現過剩,比如那么多芯片設計企業,當這個行業進入寬松階段的時候,好多設計公司可能就要被淘汰,或者要做調整。所以芯片的投資會進入相對收縮的階段,很多企業可能也要調整。
從融資結構來講,總體上2024年大家都會比較缺錢,融資環境不太樂觀,但也會有一批企業在存量結構當中快速崛起。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接近1000萬輛。2024年會是多少?如果按照新能源汽車增速30%—40%來看,從不同的車型算一算,比如從細分市場,最上量的車是10萬元—15萬元的車,這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重點。過去幾年10萬元—15萬元的市場都是以油車為主的,但是這個市場是汽車的主力,這兩年電動化開始向這個領域進軍了。明后年,10萬元—15萬元的市場是電動車可能突破爆發的重點,這從結構分析來講是有支撐的。再加上多元路線開始崛起,過去主要靠純電,這兩年增程、插電式PHEV開始崛起了,市場結構更加合理了,有純電發揮優勢的領域,有PHEV發揮優勢的領域,所以這樣一種多元的路線,再加上主力市場的電動化開始了。汽車市場是典型橄欖型的市場,兩頭不大,而電動化是從兩頭開始的,最大的一塊就是10萬元—15萬元,這一塊中間區域開始崛起了。此外還有有利的因素。因為行業越來越重要,所以還會有大量的政策供給,為汽車的使用創造更好的環境。特別是充電設施,大家要加快建設。使用環境、消費環境會持續改進,產業政策也會繼續保持一定的跟進。所以從有利因素加市場來講,1300萬輛還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轉自互聯網平臺,僅作分享,不作為任何商業用途。若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